暑假樂游防“熱過頭”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睿 張陽
近日,北京暴熱,在故宮旅游的網友測出地表溫度高達74℃。當天在故宮排隊參觀的人群深受煎熬,不時有120急救車將中暑患者轉運至醫院。而廣東連日來也出現了高溫暴雨的天氣。國家疾控局近日針對性地發布了《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高溫、濕度大且持續時間長的天氣,毫無疑問會讓人感覺不適,甚至威脅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記者采訪神經科和營養科專家詳細了解預防中暑和急救方法以及高溫天氣的飲食要點。
高溫熱浪傷腦傷心
何為高溫熱浪天氣?國家疾控局定義為氣溫高、濕度大且持續時間較長的天氣。實際上,在高溫天氣出行,尤其是大馬路上,熱浪滾滾,撲面而來,讓人感覺不適。不少市民朋友因為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中暑的癥狀。
國家疾控局指出,高溫熱浪可引起熱疹、熱水腫、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等熱相關疾病。其后果也很嚴重,比如可引發心臟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作,也可引發嚴重肺部疾??;造成腎功能急性下降,嚴重時導致腎衰竭。以常見的熱射病為例,患者的體溫可高達40℃及以上,繼而表現為皮膚干熱、無汗、譫妄、昏迷等,同時還可伴有全身性癲癇樣發作、橫紋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
所以,對于高溫熱浪天氣千萬不可小看,在這種天氣下人很容易脫水誘發心腦血管事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外科翁胤侖副教授指出,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體產熱和散熱平衡嚴重失調,因此中暑時,首先要做的是降溫、脫離熱源,特別是當體溫異常時可使用冷水、冰塊、冰袋、冰毛巾等降溫。
暑期出游注意防暑
進入暑假后,旅游市場繼續升溫,北京、甘肅、新疆等地成為網友出游的聚集地。6月24日北京市氣象臺發布高溫紅色預警,當天最高氣溫40℃。當天在故宮排隊參觀的人群也忍不住吐槽,“被打敗的不是天真,而是天真熱!”
翁胤侖提醒,在高溫天氣外出,一定要注意防曬。外出穿輕便、寬松、淺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曬用品。盡量避免高溫環境與太陽直射,宜在陰涼處活動,避免過度的體力消耗。同時要隨時關注體溫變化,體溫異常時可使用冷水、冰塊、冰袋、冰毛巾等降溫。外出隨身攜帶解暑藥品,當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略高于正常等中暑先兆癥狀,盡快到陰涼處休息,并測量體溫,補充水分。
若出現肌肉痙攣,應立即在陰涼處休息,并適當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飲品,若不適癥狀持續存在,應及時就醫。
不渴也要多喝水
在旅游勝地,品嘗美食是少不了的一環,然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超剛教授提醒,氣候炎熱在飲食上應該以清淡為宜,同時要多喝水,但忌大量飲用冰凍飲料。
面對高溫天氣,一定要多補水,但專家提醒,不宜一次性大量喝涼白開,因為大量出汗會伴有電解質的流失,如果此時只是大量喝涼白開,會導致人體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癥,嚴重時可能引起腦水腫昏迷。因此,在大熱天喝水,切忌大瓶涼水一口悶,要少量、多次,分口喝,適當加鹽會有更好的補水效果。
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含有水分高的冬瓜、黃瓜、葫蘆瓜、西瓜等,可幫助補充水分和鉀及其他微量營養素。葷菜常選清蒸魚、白灼蝦和豆腐湯等。傳統中醫食療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一說,湯、菜中可適量放姜,減少因涼水飲用過多所致胃部不適感。

生活新聞精選:
- 2023年11月29日 05:01:34
- 2023年11月29日 04:49:00
- 2023年11月29日 04:48:56
- 2023年11月28日 15:30:43
- 2023年11月28日 06:38:43
- 2023年11月28日 06:04:16
- 2023年11月28日 05:41:32
- 2023年11月28日 05:30:44
- 2023年11月28日 05:30:41
- 2023年11月27日 05: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