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07月01日 23: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隨著中國精準扶貧于2013年在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啟航,十年來,中國實現了從農村人口全部脫貧到大步邁向鄉村振興的人間奇跡。十八洞村也由“精準扶貧”首倡地化身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其發展經驗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在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施金通看來,該村之所以能夠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中持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動能,離不開“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理念的指引。在這過程中,十八洞村把準脈搏,充分應用好國家相關政策,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共同干事創業。
【同期】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 施金通
十八洞村根據實事求是,根據自己能發展什么,發展自己的主導產業。山泉水、山茶油,我們還有苗繡、臘肉,我們還有蜂蜜,這些產業不斷地鞏固起來,不斷地發展起來。我們的集體經濟收入,去年(2022年)已經達到了38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23505元,所以我們十八洞現在的老百姓,腰包鼓起來了,精神面貌也更加好了。
【解說】施金通表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關鍵在于留人才、聚人氣、多學習、開眼界,其中聚攏人才最為重要。
他認為,從輸血到造血,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只是開了個頭,在工作隊奠定發展基礎以后,關鍵是要把年輕人吸引回來,讓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成為他們干事業的平臺,發揮年輕人的活力和干勁,成就自身的同時也富裕村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留住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使鄉村始終保持發展活力。
【同期】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 施金通
一個村子還是要有人,特別是年輕人,如果這個村子沒有年輕人回來,這個村子就沒有活力。第二個,有了年輕人回來以后,這個村子才有吸引力。為什么,因為年輕人回來以后他要干事,村黨支部一定要給他平臺,那么工作隊離開了以后,(村里)這個產業事業還會繼續蓬勃的發展。
【解說】施金通說,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優勢,只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將其發揮好,壯大村集體經濟,就能創造平臺吸引年輕人回來,為鄉村振興培育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
以十八洞村為例,盡管土地資源匱乏,卻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品牌資源。因此,十八洞村在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的同時,利用品牌效應發展飛地經濟,整合周邊村子甚至一些外省農村的資源,辦起礦泉水廠和各種農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共同富裕。
【同期】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 施金通
脫貧攻堅以后,十八洞村由原來的輸血,變到鄉村振興的造血。造血以后現在十八洞村還可以輸出去,不僅僅是十八洞村自己富裕了,十八洞村還要帶著周邊的一些村子共同富裕。周邊的村子有資源,十八洞村資源稟賦也比較少,所以通過十八洞的品牌也好,還有十八洞的經驗也好,把周邊的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從而實現帶動更多的村和十八洞一樣共同走向富裕。
記者 徐志雄 湖南湘西報道
責任編輯:【岳川】